呼! 最後還是決定來寫這篇觀後感,已經看完將近一個月了,到現在聽到歌曲或是看到照片還是會覺得很難過很想哭
這部戲真的太讓人難以抽離了,從中學到很多也看到很多現實
真的要寫好像可以寫很長很長的感想,每個角色每句話每一段劇情,都像沉沉的大石頭壓在胸口,
喘不過氣卻也無能為力
每一集我都是哭著看完的,真的真的很推薦!
--------------------以下有劇情討論,重雷區-------------------------------------------------------------------
這段悲傷的故事從一個在電影院無差別隨機殺人的社會事件兩年後開始
隨機殺人犯李曉明的妹妹原來本名李曉文改名成為李大芝(陳妤 飾)之後重新開始生活
她總是眉頭深鎖,看起來心事重重,心裡那個隱藏起來的秘密讓她永遠無法自在地活著
好不容易在她喜歡的媒體業工作,卻遇到了曾經被哥哥殺害的罹難者家屬,而且還是自己的主管...
本片話題之一就是賈靜雯回歸台劇吧!我也好久好久沒看到她演戲了
目前印象深刻的居然是小時候看的"飛龍在天"
宋喬安(賈靜雯 飾)在品味新聞台擔任副總監,自從兒子遇到了隨機殺人案而罹難,她就把自己埋在工作中
變得不通情理只有工作至上的女強人
甚至把家庭關係搞得很糟,唯一的女兒也變得跟她疏遠
母女總是在吵架,宋喬安因為太投入工作而經常忘記跟女兒的約定,
而女兒又正在叛逆期,根本沒辦法好好溝通
飾演女兒的劉天晴(喬喬 飾)常常會說出很不像她這個年紀會說的話
讓我有時候會小出戲,不過她跟媽媽吵架的地方,我覺得很真實
甚至脫口而出希望媽媽去死的話,很傷人,
卻也透露出自從哥哥走了之後,從她看媽媽的眼神那種言語無法形容的冷漠,多少能感覺到她對於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有多麼失望
其實喬安的樣子很明顯隱藏了內心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因為他只要露出一點點的軟弱,她的世界就會整個崩潰
她痛恨那個殺了他兒子的兇手,甚至是有關一切,
每天酗酒麻痺自己好逃避當初他不在兒子身邊的那份愧疚感
案發當天是母親節,喬安帶著兒子天彥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卻因為要接工作上的電話而離開戲院
槍案發生時,她著急的跑回到戲院卻也無法阻止悲劇發生...
相較於冷冰冰的喬安,她的老公劉昭國(溫昇豪 飾)相對之下較理性
他很包容喬安,因為他知道自己雖然也很難過,但是喬安一定更痛苦
不過每一次他試著想修補這個家庭的傷口,卻總是被喬安拒於千里之外
唯一讓他能繼續努力的動力,大概只剩下女兒吧
為了讓女兒有一個完整個家庭,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懇求喬安跟他一起去諮商
但是,身為失去兒子的父親,又何嘗不痛苦呢
當事件發生後,大家關注的都在被害者家屬以及兇手身上
劇中特別將加害人家屬也寫入劇情,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件事
當李曉明成為全社會的公敵,大家一心想要復仇,想要這個可怕的人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甚至連兇手的家人都不放過,或許,是因為這個殺人犯家庭教育失敗?或許是家人明知道卻沒想過要阻止?
這些問題,連李大芝跟他爸媽都想問,
為什麼哥哥要這樣做呢?為什麼我兒子要殺人呢?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裡把我的小孩教壞了"
"家裡要死就死三個人就好了,不能連你也葬在這裡"
李媽媽的每一句話,都讓我秒成淚人兒
既使身上背負了很多的罪惡感還有更多的是困惑,他也不想讓女兒跟自己沉淪
不惜讓女兒改名,告訴女兒,如果有人問起你家人,你就說她們都死了
母親活得再怎麼不堪,都不想讓女兒也受委屈
還記得,李爸爸跟李媽媽要公開在媒體面前跟社會大眾道歉的時候
他們要李大芝不要跟去,李大芝很想要陪爸媽,卻被阻止了
看著爸媽被媒體包圍,下跪道歉,他卻只能躲在遠處看著
不知道這一幕,如果李曉明看到會怎麼樣,他真的沒有一絲絲愧疚感嗎
我想也無從知道,因為,還沒能等到他見到家人,給他們一個答覆,他就被這個社會制裁了
或許他是該死?還是我們不能容忍他繼續存在在我們的世界裡?
我覺得是因為剛好可以站在觀眾這個上帝視角去看這件事情的全貌
否則,哪有可能看到受害者家屬當下經歷失去家人的痛苦,看到加害者家屬被全世界唾棄的那種不堪,
透過這部劇,真的能好好去反思,我們真的有資格帶著主觀的思想去認為別人做的事情或經歷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嗎?
再來看看喬安,兒子離開後,他一步也不敢踏進兒子的房間
他就像一個失去方向的母親,不敢面對失去的兒子,卻也無法照顧好仍需要她的女兒
喬安恨透了李曉明跟他的家人,劉昭國再怎麼跟他溝通,希望他能用理性的方式看待這件事
"我也誠心地相信,解決傷害的方法是善後跟預防"
但是,對於失去孩子的母親,要怎麼樣才能理性呢..
"如果殺人犯還有他的家人不用負任何責任,那被害者跟被害者家屬又算什麼"
這齣劇的另一個故事線(我的淚點之一),就是應家姊弟
應思悅(曾佩慈 飾)是李大芝的房東,對大芝像妹妹一樣,溫柔又可靠
當大芝被媒體包圍的時候,她把大芝帶到店裡,甚至大芝不想拖累她的時候,她也毫不猶豫的挽留她
像這樣的好人卻也沒辦法總是事事順利
因為弟弟跟爸爸關係緊張,她接了弟弟住到現在的房子,沒想到弟弟得了思覺失調症(也就是精神分裂症)
她對這個病感到陌生無助,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弟弟,因為弟弟沒有病識感
"思覺失調症...聽起來好恐怖,如果他得的是癌症,會不會好一點...."
後來思聰發病得嚴重了,只好住進醫院,
思聰從吃藥開始,整個外表及語言都有很明顯的變化
這也讓他在工作的時候,變得很不順利,
"我為什麼要吃藥,該吃藥的是那些爛人"
"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得這種病..."
思聰面對各種異樣眼光,他不知所措,他很善良,卻因為得了這樣的病,連累了家人又被社會排斥
雖然思聰經歷了各種事,但是我羨慕他的樂觀
他對大芝說 "你就是你,不是什麼李曉明的妹妹"
也說過"卓別林說過一句話,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了"
或許跟他拍電影的專業有關,他的個性中是帶點浪漫成分的
當然,也因為這樣,在悲傷的時候,也特別痛苦
為什麼是思聰得這種病呢
或許是因為"你比較勇敢"
最後提到這個要角之一 王赦(吳慷仁 飾)
他大概是這部劇裡最理性的人了,雖然他試著想幫助加害者跟受害者家屬和解
他也想讓更多的人的知道仇恨無法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
他相信法治社會,他認為每個人都有人權
偏偏在他的努力還沒有看到曙光的時候,李曉明被槍決了
"一個案件的結束,不是判判刑就沒了"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
就算他們是罪該萬死的人,是不是都要有人去了解他們做這些事情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他執意要幫助那些被社會唾棄的人
因為他也曾經經歷過,也不是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
死刑...只是治標不治本
這部劇每一集的開頭都是一些新聞媒體報導加上網友各種留言
有的留言很惡毒,有的留言很衝動,有的留言很理性
因為我們出生在這個言論自由的社會,更因為我們出生在這個網路爆炸的時代
躲在鍵盤跟螢幕後面,一字一句打出來的話好像就不用負責任
而媒體也為了迎合觀眾口味,不去查證或是帶有偏見的去報導一些事情,帶著風向去曲解事實
值得深思的是,透過各種媒體得知的新聞,是不是也該有自己獨立思考的部分
像是現在電視上有些新聞都是帶有顏色的立場去播報的,
也許今天在甲新聞台看到的是這個人的負面報導,再乙新聞台反而是正面報導
發生這中狀況其中的問題真的很值得去想想
因為哥哥殺了人,過著躲躲藏藏的日子
李大芝說出那句"你不怕我是李曉明的妹妹嗎"
當他發現他們一家被這個社會討厭被遺棄了,他沒有自信,
只能用另一個名字活著
難道,因為他是李曉明的妹妹,就不是好人了嗎?
有時候會想,今天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真的很難去想像
家人會做出這種事情,我內心也會充滿疑問吧
要怎麼才能從突然失去親人的痛苦跟憎恨中走出來
殺了兇手也喚不回失去的一切
最後喬安夫妻面對李爸爸李媽媽是要多大的勇氣才做得到
跟兇手的父母見面就是在提醒自己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思悅知道大芝是新聞事件裡那個殺人犯的家人,還因此影響生活跟工作
加上弟弟生病,爸爸住院,男友不諒解等等問題
要怎麼才能繼續撐下去幫助大家呢
思悅肩頭上的重擔比想像中得重多了
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擊垮他
我喜歡這部劇的結局,重重拿起,輕輕放下。
或許是因為劇情的沉重,讓我覺得最後那個有點美好的結局,好像讓人生還有一點希望
這篇觀後感加了很大量劇中的台詞,我真的覺得這些台詞大大的強化了劇情的張力
真的句句都切中要害,也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想要呼喊的話語
劇中,精神科醫師林一駿有一句台詞讓我很深刻 "我怕我的孩子,出生在這個眾生皆有病的社會"
真的是得了思覺失調症的人才是生病嗎
為什麼我總覺得,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或多或少都生病了呢
很感謝"我們與惡的距離"
看完之後讓我想了很多
我自認為我不是好人,我也會對一些事情帶有自己的偏見
我們都該為我們說出口的話負責,我依然在學習當中
就算這個社會不全都是善良的,我們還是要學著善良
不要片面的去看一件事情,或許他背後所牽扯的比你想像中的複雜許多
我在想,也許幾年後我再來看這部劇,可能會有更多不同的想法
很值得推薦的一部好劇!
留言列表